{{ $t('FEZ002') }}特教組|
臺北市立明德國民中學107學年度學術性向區域衛星資賦優異教育方案
一. 依據:臺北市明德國中107學年度國中學術性向區域衛星資賦優異教育方案計畫。
二. 目的:
(一)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,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。
(二)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,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。
(三)培養與人溝通表達、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。
(四)培養獨立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並激發開展潛能。
三. 活動日期:108年5月29日(星期三)至5月31日(星期五)08:30至16:00。
四. 參加對象:臺北市通過數理性向資優鑑定之9年級學生 (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30名學生)。
五.
活動流程:
日期 |
時間 |
課程主題 |
授課講師 |
上課地點 |
課程內容 |
5/29 (三) |
0900-1200 |
數感實驗室 |
時習教育 工作室 林家安老師 |
明德國中 或 時習教育 工作室 |
藉由多媒體影音、AR擴增實境、數位答題系統、藍芽室內定位進行遊戲,讓學生能夠在遊戲過程中,複習三年的數學知識。 |
1330-1630 |
「密碼學」 數學應用 |
以前述時竟體驗為基礎,聚焦於「密碼學」等數學重要應用,為數理專長的同學做增能之餘,更開啟孩子對未來的數學學習更多元的想像。 |
|||
5/30 (四) |
0900-1200 |
手機如何學習科學 |
臺灣師大 物理系 賈至達教授 團隊 |
臺灣師大 公館校區 科教中心5樓 |
認識手機的功能,讓手機可以變成終身學習利器。 1.APP於實驗的應用講解(DNA和電泳分析) 2.APP化學反應模擬學習 3.聲音、光的科學實驗 |
1330-1630 |
如何利用手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 |
1.人類生活食衣住行之APP的應用學習。 2.實例:電梯運動的測量 3.由生活議題,讓學生發揮想像,規劃利用手機APP可以改進的人類生活之創意設計。 |
|||
5/31 (五) |
0900-1200 |
認識DNA:(I)如何取得DNA |
臺灣師大 生命科學系 李冠群教授 團隊 |
臺灣師大 公館校區 理學院大樓D313 |
介紹細胞結構,認識DNA在細胞中所在位置與功能,並藉由DNA模型的組合來認識DNA的結構。 實驗操作:自碗豆種子抽取DNA,並藉由原理解說來認識DNA的性質,誘發學生對於分子生物的興趣。 |
1330-1630 |
認識DNA:(II)如何看見DNA |
介紹DNA電泳的目的,配合認識實驗器材介紹DNA電泳的原理。 實驗操作:製備DNA電泳膠體,DNA電泳、並觀察電泳結果看見DNA |
六. 活動費用:
(一)參加學生需自行負擔往返交通費、數感實驗室活動費(500元)及餐費(80元/餐),後兩項請於活動第1天報到時繳交,共計740元)。
(二)相關講師鐘點及教材費用由本校「107學年度國民中學學術性向區域衛星資賦優異教育方案」經費項下支應。
七. 報名方式:
(一) 報名時以校為單位,於5/15 (星期三)下班前,將團體報名表傳真至本校(Fax:2827-7619,請註明資優召集人收),傳真後煩請來電(2823-2539#701、704)確認。
(二) 再以聯絡箱將學生個人報名表送至臺北市立明德國中(聯絡箱206)即可。
八. 聯絡人:明德國中資優教育召集人張湘玲老師(TEL:2823-2539#714)。
九. 注意事項:
(一) 因應活動操作需求,參加學員需自備筆記型電腦。
(二) 參加學生請於活動當日自行至指定教室報到,期間以穿著整齊之原校校服為原則。
(三) 務必遵守團體紀律,所有活動隨時注意安全及秩序,嚴禁單獨行動或從事危險活動,以維護個人及學校榮譽。
(四) 如活動期間發生不可抗力之天災,則依臺北市政府發布之上課標準,另行公佈活動取消或延期辦理的決定。
{{ $t('FEZ012') }}
{{ $t('FEZ003') }}2019-04-10
{{ $t('FEZ014') }}2019-05-14|
{{ $t('FEZ004') }}2021-02-28|
{{ $t('FEZ005') }}16|